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教师名录  科学研究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生组织  交流合作 
教师名录
 本院教师 
 理论法学教研室 
 刑事法教研室 
 国际法教研室 
 民商法教研室 
本院教师
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教师名录>>本院教师>>正文
张泽涛
2017-09-28 23:56   审核人:

(一)基本情况

张泽涛,男,教授,湖北嘉鱼人


(二)学习经历

博士,中国人民大学;

硕士,中南政法学院


(三)主要研究领域

诉讼法


(四)主要代表作

1、《我国刑诉法应增设证据保全制度》,《法学研究》2012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2年第11期摘录)(独撰);

2、《刑事案件分案审理程序研究——以“关联性为主线”》,《中国法学》2010年第5期(独撰);

3、《“涉黑”案件的分案审理》,《法学研究》2010年第1期(独撰);

4、《判决书公布少数人意见之利弊及其规范》,《中国法学》2006年第2期(《新华文摘》转载)(独撰);

5、《美国“法院之友”制度研究》,《中国法学》2004年第1期(独撰);


(五)其他法学类CSSCI期刊论文

1、《庭审应该有选择性地直播—与贺卫方先生商榷》,《法学》2000年第4期(独撰);

2、《法院有权变更指控罪名》,《政治与法律》2000年第6期(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2001年第6期全文转载)(独撰);

3、《我国刑事诉讼法第150条亟需完善》,《法商研究》2001年第1期(独撰);

4、《最高院“法官枉法、院长辞职”规定违宪》,《法学》2001年12期(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2002年第3期全文转载)(独撰);

5、《关于陪审制度的思考》,《法商研究》2002年第3期(独撰);

6、《目击者指证瑕疵的原因分析及其防范》,《中国刑事法杂志》2002年第4期(独撰);

7、《论新闻监督司法的制度设置》,《法律科学》2002年第5期(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2003年第1期全文转载,同时被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12期摘录)(独撰);

8、《法院向人大汇报工作与司法权的行政化》,《法学评论》2002年第6期(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2003年第4期和《宪法行政法》复印资料第3期同时转载)(独撰);

9、《司法资格考试与法官选任制度的改革》,《法学家》2003年第2期(独撰);

10、《刑事诉讼的证明标准是法律真实》,《中国刑事法杂志》2003年第5期(独撰);

11、《美国测谎制度的发展历程对我国证据制度的启示》,《法商研究》2003年第6期(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第4期转载)(独撰);

12、《“议行合一”对司法权的负面影响》,《法学》2003年第10期(高等文科学报文摘2003年第6期摘抄,中国人民大学《宪法?行政法》复印资料2004年第1期全文转载)(独撰);

13、《法学家论证意见书及其规范—美国“法院之友”的启示》,《法商研究》2004年第4期(第一作者,《新华文摘》摘抄,同时被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2004年第11期转载)(独撰);

14、《“线人”在侦查中的运用及其规范—美国立法之借鉴》,《法学》2005年第1期(独撰);

16、《目击者指证规则研究》,《环球法律评论》2005年第1期,(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独撰);

17、《个案监督亟需澄清的三大误识》,《法商研究》2005年第3期(人大宪法行政法复印资料2005年第6期全文转载)(独撰);

18、《规范暂缓起诉制度——以美国缓起诉制度为借鉴》,《中国刑事法杂志》2005年第3期(独撰);

19、《反思帕卡的犯罪控制模式与正当程序模式》,《法律科学》2005年第2期(独撰);

20、《农村耕地转包纠纷的实证分析与解决机制——以农业税的减免征为主线》,《法学》2006年第5期(独撰);

21、《建构辨认规则,防止冤假错案》,《清华法治论衡》2007年第1期(独撰);

22、《诉因与公诉方式改革》,《中外法学》2007年第2期(独撰);

23、《我国起诉书撰写方式之缺陷及其弥补——以诉因制度与起诉书一本主义为参照系》,《法商研究》2007年第3期(独撰);

24、《私人侦探在刑事诉讼中的运用及其规范》,《法学家》2007年第6期(独撰);

25、《禁止重复追诉研究——以大陆法系既判力理论为切入点》,《法律科学》2007年第4期(人大诉讼法复印资料2007年第10期转载)(独撰);

26、《陪审制度的缺陷及其完善——以《关于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决定》为考察对象》,《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独撰);

27、《过犹不及: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之反思》,《法律科学》2010年第1期(独撰);

28、《强制性戒毒措施的实施现状及其改革》,《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第一作者);

29、《德国<调解法>述评及其启示》,《法学评论》2013年第1期(第一作者);

30、《刑事案件合并与分案审理立法梳理及法理评析》,《政法论坛》2013年第5期(第一作者);

31、《法院向人大汇报工作的法理分析及其改革——以十八大以来法院体制改革为主线》,《法律科学》2015年第1期;

32、《完善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以“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为视角》,《法制与社会发展》2016年3月10日。

33、《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人民日报》,2016年7月13日。

34、《“以审判为中心的内涵及其制度完善”》,《法学》,2016年11月14日。

另外,在《中国律师》、《诉讼法论丛》、《诉讼法学研究》、《清华法治论衡》等书刊发表文章四十余篇。


(六)主要专著

1、《刑事审判与证明标准研究》,最高人民检察院出版社2005年版;

2、《司法权专业化研究》,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七)主持课题

1、国家社科基金:刑事案件并案与分案处理程序研究(项目经费20万元,批准号14BFX066)

2、国家社科基金:刑事诉讼法修改难点问题研究(项目经费9万元,批准号:08XFX017,已结项)

3、教育部项目:刑事案件分案审理程序研究—以“关联性”为主线(2010年9月到2012年9月)

4、国家博士后基金:科技证据的采信标准研究(项目经费5万元,05年到08年)

5、贵州省省长基金:司法鉴定制度研究(项目经费4万元,07年到09年)

6、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刑事强制措施中的检察监督(项目经费1万元,2004年)

7、最高人民检察院课题:侦查程序中的检察监督(项目经费1万元,2006年)

8、国家民委课题: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工作改进研究(项目经费3万元,2016年)

9、司法部课题: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下刑事涉案财物处理机制研究(项目经费5万元,2016年)


(八)奖励与荣誉

2013年入选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并被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荣誉称号;

2013年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聘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法学学科组会评专家;

2012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2年人选北京市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2009年11月,获得福建省优秀社会成果三等奖;

2007年12月,获得福建省优秀社会成果三等奖;

2007年9月,获得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研究会中青年优秀成果论文类二等奖;2007年5月,获得中国法学会民事诉讼法研究会中青年优秀成果论文类一等奖;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中国法学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武汉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山大学法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VARD LAW SCHOOL 广州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法学院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715
Copyright广州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