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概况  党群工作  教师名录  科学研究  本科生教育  研究生教育  学生组织  交流合作 
教师名录
 本院教师 
 理论法学教研室 
 刑事法教研室 
 国际法教研室 
 民商法教研室 
本院教师
目前所在位置: 首页>>教师名录>>本院教师>>正文
朱俊强
2017-06-27 11:37 广州大学法学院  广州大学法学院 审核人:



(一)基本情况

朱俊强,广西省桂林市人,1959年4月生,博士,法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无党派人士,广州市第十一届、第十二届政协委员。

1993~1996年在南京大学民间社会研究中心师从于我国著名黑社会犯罪专家、美国国家帮会犯罪研究中心“弗雷德里克?密尔顿?特雷什高级奖”获得者蔡少卿教授,主攻方向:黑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1996年毕业,获博士学位;现主攻方向:有组织犯罪研究、恐怖犯罪研究、犯罪心理态度研究。

 

(二)主要学习经历

博士(南京大学,1996年)

硕士(广西师范大学,1987年)

学士(广西师范大学,1983年)


(三)主要工作经历

1987-2002年广西师范大学法学院(政治系、经济政法学院、法商学院)(1996年)副教授、(2000年)教授

2002-2004年暨南大学法学院教授

2004至今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


(四)主要学术兼职

广东省犯罪学会副会长、广东省刑法学会理事、中国会党史研究会理事,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评审专家(两次获得国家社科基金结项评审认真负责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通讯评委专家、司法部项目评审专家、司法部课题指南出题专家。

主要社会兼职

广东省发改委、广州市发改委重大项目社会稳定评审专家、广东省政府、广州市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专家、广州市监察局特约监察员、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司法监督员、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检察院特约检察员、广州市南沙区人民法院人民陪审员。


(五)主要著作

1.《秘密结社与社会控制》(独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获2000~2001年度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恐怖犯罪研究》(合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中国刑事诉讼法教程》(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9月版。

4.《法学论文写作》(参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六)主要论文

1.打击黑社会犯罪需要建立完整的刑罚结构体系(《新华文摘》2006年第11期。)

2.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3.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 (江海学刊1997年第6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获1996~1999年度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1998年第1期全文转载。)。

4.有组织犯罪与社会控制(江海学刊2000年第4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首届“国家期刊奖”获奖期刊,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9期的目录索引)。

5.南京条约与中英关系(江海学刊 1997年“南京条约与香港回归”学术讨论会论文专集、全国中文核心期刊,cssci)。

6.邪教犯罪与法律对策(首届邪教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论邪教》,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年1月版。该论文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与中国政府举办的首届邪教问题国际研讨会上宣读。)。

7.论犯罪控制结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0年第9期的目录索引。黎国智、马宝善主编的《犯罪行为控制论》,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7月版第156~158页引用过本文。)。

8.论邪教犯罪对个人法益的侵害与刑事立法(2002年11月,中国公安部中国国际友谊促进会在北京举行的“邪教问题国际论坛”的交流论文,“宗教教派与邪教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广西人民出版社2004年7月版)。

9.论克隆技术对法律的冲击(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年第4期)。

10.法理学的回顾与展望(社会科学家1999年增刊,中文核心期刊)。

11.当代中国毒品犯罪群体之分析与社会控制(江苏社会科学1996年第1期,中文核心期刊。林则徐之玄

凌青主编的《从虎门销烟到当代中国禁毒》引用过本文)。

12.建国初期西南土匪结构的嬗变与社会控制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2期)。

13.论邪教犯罪对刑法法益的侵害及其认定(广西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14.论中国黑社会犯罪的发展态势与社会控制原则(黑社会犯罪研究论文集《我看中国秘密社会》,广西人民出版社2002年11月出版)

15.论邪教犯罪对刑法法益的侵害与刑事立法(中国法学会论文集《中国法学研究应用成果总揽》,方正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获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研究应用成果优秀论文三等奖)

16.论犯罪故意结构中的模块冲突及其整合(南京大学学报.南京大学法律评论,2004年第2期,中文核心期刊,年被收入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刑事法学》2005年第2期的目录索引。)

17.论我国私人财产法益的法律保护(经济师,2004年第8期,中文核心期刊)

18.论我国未成年人接受义务教育权利的法律保护(株洲工学院学报,2004年第6期)

19.多媒体网络教学法在研究生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高教论坛,2004第2期)

20.论邪教犯罪对公民私法益的侵害与刑事立法(政法学刊,2005年第2期,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21.结构功能:黑社会犯罪与我国刑法配置分析(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第2期,2006年第11期新华文摘论点摘编 “打击黑社会犯罪需要建立完整的刑罚结构体系”。)

22.论有组织犯罪控制中的刑法配置结构——以国际刑法、区域刑法、国家刑法一体化为视角(暨南学报,2006年第4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

23.沉默权问题实证分析(《刑事司法公正与人权保障》,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

24.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广州大学学报,2007年第7期)

25.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刑法保护与社会和谐(《依法治国与和谐社会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6.刑讯逼供调查与分析(中国刑事诉讼法修订及人权保护项目课题组编:《刑事诉讼中若干权利问题立法建议与论证》,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27.中国死刑问题实证分析(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

28.论刑事和解制度(广州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29. 论犯罪故意结构形态的冲突、整合与审判结果(吉首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

30. Reduce inequality to combat organized crime(GLOBAL TIMES人民日报社环球时报2009.8.3,权威报刊)

31. 论犯罪故意程度与刑事责任,论文集《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理论与实践探索》,中国检察出版社2009.10

32.论犯罪故意程度(求索,2012年第5期,中文核心期刊,cssci)

33.论犯罪故意程度的划分标准及其法律价值(河北法学,2012年第6期,中文核心期刊)

34.结构功能:黑社会犯罪与中国刑法反应分析(论文集《多位视野下的中国社会变迁》,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08)

35.论不良情境与毒瘾心理的矫治(心理医生,2015.03,第6期)


(七)主要项目

1.2004年度广西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研究课题“恐怖犯罪研究”;批准时期2004年2月26日;批准号:03BFX004;批准单位:广西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2007年广东省人文社科基地重大项目“法治文明与人权保障”,批准时间:2007年

3. 2006年广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广东国家工作人员涉黑犯罪研究”,批准时间:2006年11月

4.广西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面向21世纪高师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培养规格与学分制改革研究”,2000年12月。

5.2004年丹麦人权中心国际合作项目“沉默权问题研究”,批准时间:2004年9月

6. 1998-1999年度广西区教育厅项目“广西农村法治化进程的社会障碍与法律对策”。1997年

7. 广西高校科研项目“刑事证据与证明研究”,2003年6月

8.2005年广州大学校管重点项目“地下钱庄与经济犯罪研究”,批准时间:2004年

9.广州大学刑事法团队资助项目“犯罪控制中的程序和理性研究”,批准时间:2008年7月。

10.广西师范大学重点研究2004度计划资助项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经济犯罪与立法、司法协助问题研究”;批准时期:2004年4月22日;批准号:04SKZD03;批准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11. 1999年度广西师范大学博士启动基金项目“有组织犯罪研究”。

12.1997-1998年度广西师范大学校管项目“西南边疆民族地区社会转型时期的犯罪问题与社会控制”。

13.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和城镇流动人口的服务和管理研究》,成员排名第一。


(八)获奖情况

1.中国转型时期的社会犯罪与社会控制,获1996~1999年度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秘密结社与社会控制,获2000~2001年度广西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3.论邪教犯罪对刑法法益的侵害与刑事立法,获2002年中国法学会中国法学研究应用成果优秀论文三等奖。

4. 结构功能:黑社会犯罪与我国刑法配置分析,获2005年广州法学会优秀论文奖。


(九)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广州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法学院(510006)电子邮箱:zwkk88@126.com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广州大学 广州大学人权研究与教育中心 广州大学公法研究中心 中国法学会 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中国政法大学 中国社科院法学所 武汉大学法学院 吉林大学法学院 清华大学法学院 中山大学法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HARVARD LAW SCHOOL 广州大学检察理论研究中心
地址:广州市大学城外环西路230号广州大学法学院   邮编:510006   电话:020-39366715
Copyright广州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