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周少华,男,1968年生,宁夏灵武人。
(二)学习及工作经历(含社会兼职)
1992年7月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行政法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2008年7月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获法学博士学位。
1992年7月至2011年6月,任职于西北政法学院(后更名为西北政法大学),先后担任学报编辑、副编审、编审,学报编辑部副主任、《法律科学》副主编;西北政法大学刑法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2010年3月至2016年8月,任东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兼任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反腐败法律文化研究所”主任;江苏省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刑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港澳台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南京市法学会理事。西藏民族大学兼职教授。
2016年9月起,任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事法学科带头人,“刑事法律与社会治理研究中心”主任。兼任陕西生刑事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西安市政法委员会法律咨询员。
现任广州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刑法学科带头人。
(三)主要研究领域
刑法哲学、刑法解释学,兼及法理学。
(四)主要著作
1. 专著:《刑法理性与规范技术——刑法功能的发生机理》,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6月版,31万字。
2. 专著:《刑法之适应性——刑事法治的实践逻辑》,法律出版社2012年7月版,35万字。
3. 主编:《刑事案例控辩审评:妨害司法罪》,中国检察出版社2014年2月版,35万字。
4. 副主编:《刑法学》(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版,62万字。
5. 副主编:《财产犯研究》,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96万字。
(五)近五年主要论文
1.“刑法规范的语言表达及其法治意义”,《法律科学》2016年第4期,独著。
2.“同案同判:一个虚构的法治神话”,《法学》2015年第11期,独著。
3.“社会治理视野下的刑事政策”,《法学论坛》2013年第6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4年第2期全文转载。)
4.“中国刑法学的文化际遇和理论前景”,《法学研究》2013年第1期,独著。
5.“刑法思维的理论分野及其思想资源”,《环球法律评论》2012年第4期,独著。(《新华文摘》2012年第22期全文转载;人大复印资料《刑事法学》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
6.“法律理性与法律的技术化”,《法学论坛》2012年第3期,独著。
7.“刑法之灵活性及其意义”,《现代法学》2011年第1期,独著。
8.“法律之道:在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法律科学》2011年第4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法理学、法史学》2011年第11期全文转载。)
(六)近五年成果获奖
1.《刑法之适应性:刑事法治的实践逻辑》,2015年获教育部第七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专著类三等奖。
(七)近五年主持项目
1. 《作为社会治理手段的刑事政策研究》,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12年9月立项,项目编号12FXA001,资助经费6万元。
2. 《区域法治发展的社会基础研究》,江苏省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资助项目,2014年8月立项,资助经费2万元。
3. 《刑事个案公正的实现方法研究》,江苏省人才办333人才培养工程资助项目,2015年9月立项,项目编号BRA2015403,资助经费6万元。
4.《量刑规范化视野下的刑事个案公正研究》,2015年度“国家法治与法学理论研究部级项目”,项目编号15SFB2015,2015年12月立项,资助经费5万元。
5.《实现刑事个案公正的法律方法研究》,2017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7BFX189,资助经费20万元。
(八)人才工程入选
1.入选2010年度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2011年3月公布)。
2.2013年9月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省级科学技术带头人)培养对象。